20几岁不去拜年

20几岁不去拜年

长到二十岁见舅舅都不到二十次

在改革开放以后,二十岁见面不到二十次是很正常的现象。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人来说,父母可能都在外打工,回家的时间都很少。而如果外公外婆也不在家,和舅舅见面的机会就更加少了。这并不是个别情况,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
今年春节允许不允许人们拜年了?

从政策来看,一定不会禁止人们拜年。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下,最有可能的是倡议大家不要扎堆,尽量不要串门,不设宴摆酒席之类的活动。拜年的习俗自古有之,它代表着人们之间亲情的联系。虽然今年的拜年方式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,但这不会改变人们表达祝福和关爱的心意。

现在还有19世纪出生的人吗?

有的!其实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例子。新疆疏勒县的阿丽米罕·色依提是一位长寿老奶奶,她出生于1886年,也就是光绪12年。截止到2020年,这位长寿老人已经活到了134岁!她的出生年份还是在19世纪,这就是活生生的例证。

为什么有些成年人不喜欢过年?

现在成年人的生活要比以前更加复杂。虽然有句老话说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,但是现在如果没钱的话,即使回家了,年可能也不会很好过。除了需要孝敬爸妈,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等等,年过得并不轻松。而且,对于一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,春节也成为他们休息和放松的时间,他们可能更喜欢安静地度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。

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旅游或宅在家里,不愿意去拜年了呢?

拜年是春节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回忆起小时候,我家在农村,每年除夕夜都要准备新衣服,然后在大年初一早晨才肯穿上。穿上新衣服,吃过早饭后,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。但是现在,很多人更喜欢选择旅游或者宅在家里度过春节,可能有几个原因。首先,旅游让人们有机会放松身心,远离城市的喧嚣。其次,宅在家里可以陪伴家人,和亲朋好友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刻。最重要的是,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交活动对疫情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,所以也更倾向于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和拜访他人。

再过20年当老一辈都走了后,给外人拜年的习俗会不会消失?

再过20年,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离世,给外人拜年的习俗有可能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消失。但在农村,或许还会有一些人坚守着这一传统。自从70年代开始,大量的人外出务工后,亲戚之间的走动的时间就少了很多。再过20年,70年代出生的人也将近七十岁,他们可能过起自己的生活,更少参与到走亲访友的活动中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走动和拜年的习俗会完全消失,它可能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应新的形态。

临近过年,70-90后里有多少人现在不喜欢过年,甚至怕过年?

离过年越来越近,很多70后、80后甚至90后都感到焦虑和害怕过年。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,我思来想去,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。首先,过年可能伴随着各种社交压力,比如见到久未见面的亲戚朋友,还要应付各种问题和闲聊。其次,春节期间消费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,除了买年货,还要准备压岁钱、礼物等等。最重要的是,过年也代表着时间的过去和岁月的流转,人们不禁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和思考。因此,尽管过年有团圆的温暖,但也不可避免地让人们感受到各种焦虑和压力。

过去农村过年走亲戚都带上小孩一起,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带小孩子去亲戚家拜年了?

以前,我们小的时候,到亲戚家拜年一定是一大家子一起出动的。但回忆起来,好像没有压岁钱这个概念,到亲戚家只是为了表达一份孝心。而且,在当时的农村,亲戚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,大家更习惯一起过节,一起欢庆新年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的进程,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。他们更注重独立性和个性化,可能更愿意和小家庭一起过节,享受独立和自由的生活。

二十岁还在上大学的侄儿来拜年,还应该给压岁钱吗?

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你的意愿和当地的风俗。在我们这边,给压岁钱一般是给孩子的,一直持续到他们工作。毕竟,压岁钱不仅是一份祝福和关爱,还是给孩子的零花钱。但是,如果你觉得你的侄儿还算是个“大孩子”,并且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,你可以考虑给他一份礼物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祝福,比如书籍、文具等等。当然,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习惯。

我不想年年春节回老家,合理吗?

从你的叙述来看,我认为你的想法是合理的。每年一次的春节,团圆是每个人的心愿。但是,回老家过年并不是唯一的方式。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,如果你觉得在家陪伴你的老公过一个安静的春节更为重要,那么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。只要你们夫妻两个人认可并开心,就是最重要的。